6月初,在東證指數中市值排名前十的企業中,只有一家金融機構,剩下的全是實體工業和科技企業。與之相對應的,大部分日本富豪也大都出自制造業和零售業領域。(國內大富豪多出現于互聯網和房地產領域)而要說今年日本股票市場上最大的黑馬,就要數基恩士(Keyence Corp)。
基恩士創始人滝崎武光(Takemitsu Takizaki) 基恩士曾經被《商業周刊》評為全球1000家最有價值的公司之一,該企業現在發展的也不賴。就在其他企業被疫情的風暴狂掃得七零八落,節節敗退的時候,基恩士卻逆風前行,而且大步跨越。截至6月2日,基恩士今年股價漲幅已經超過20%,企業市值也突破了1000億美元的大關,力壓軟銀集團成為日本市值第二的企業。 出現這樣的轉勢,得益于基恩士的蓬勃發展,疫情發生后,無接觸產品需求給基恩士帶來了極大的市場增長。據日經中文網報道,今年前5個月,基恩士營業收入上升了39%,營業利潤增加50%。 水漲船高,持有基恩士約23%股份的企業創始人滝崎武光(Takemitsu Takizaki)目前身家也已經超越了軟銀創始人孫正義,成為日本第二大富豪?!陡2妓埂犯缓腊窦磿r數據顯示,滝崎武光個人財富已經達到了242億美元。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會讓產業結構發生劇變。只要歷史的車輪不會倒轉,股市就會回報那些將疫情危機變成機會的企業,同時也會拋棄那些不求思變的企業。新冠疫情爆發后,工廠也開始出現人員“密集”問題。市場認為,基恩士(Keyence)憑借生產可幫助工廠或物流設施節省人力的
傳感器,助推其市值從今年1月30日的9.1萬億日元增長到6月16日的10.7萬億日元,市值排名也從第6位上升到了第2位。
從日本"翻倍股"看中國老齡化下的投資機會 20世紀90年代日本加速老齡化帶來社會分層:宏觀上,企業投資意愿下降,消費對GDP的貢獻提升,服務消費是消費升級的主導;微觀上,上班族平均薪資下滑,中產階級加速向兩頭分化,“M型”社會初現雛形;社會組成方面,“低薪”導致年輕人的“供給”減少,生育率降低,“低欲望”和家庭小型化引導了消費行為改變。 日本地產泡沫破裂后,股市基本在1995年調整到位。1995-2019年期間,日本股市中的科技、消費行業股價漲幅在市場中居于前列,而以銀行、證券為代表的金融股和以有色、鋼鐵、交運為代表的周期股表現不佳。據光大證券統計了股價漲幅超過5倍或連續3年復合增速大于26%的市值100億美元以上的公司,共86個,集中在高端制造、醫藥和消費三大賽道中。其中,醫療行業體現了醫保政策塑造下的行業變革及老齡化對醫療服務需求增加;消費龍頭較好地捕捉了健康化、功能化及社會分層下的消費趨勢;而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轉型是人口紅利減少后,經濟轉型的必然方向。 國內勞動力的“越來越富”與“越來越老”也意味著消費升級和制造業升級是兩大重要的產業趨勢。從日本經驗來看,消費升級更多意味著更加追求質量、生活方式和性價比,而中美大博弈進一步催化中國高端制造加速國產替代進程。公司層面,消費品的強產品力和成本控制能力;醫藥和高端制造業公司的持續創新研發投入、技術并購、海外擴張能力等,是“翻倍股”成功的關鍵。 醫藥:老齡化下醫療費用長期增長,但受醫??刭M影響1990年后日本整體的用藥規模增長有限,而醫療服務的支出增長更快。但存量市場并非意味著行業的沒落,醫保降費下制藥行業競爭格局改善,龍頭藥企通過高研發投入驅動資產回報率提升;器械不存在專利懸崖,日本在診斷和血液等疾病領域也出現了細分龍頭,研發和并購有利于器械公司拓寬護城河。 消費:日本家庭在90年代后經歷了消費降級,必需品龍頭公司收入增速并不快,但在長期中股價表現較好的原因在于其產品創新能力帶來盈利能力持續提升,行業上多為有獨特口感的飲料和調味品??蛇x品龍頭多數成功迎合了消費者高質、實用的消費需求,龍頭公司通過全球采購等方式控制成本,提高經營效率;高端化妝品則提供了“憧憬式”的消費體驗。 科技:日本科技牛股主要體現制造業升級的趨勢。80年代勞動力不足催化了對
機器人的需求,而是否具有深厚的技術壁壘是機器人制造領域取得成功的關鍵;其中基恩士的產品持續創新能力、豐富的產品線有利于在周期波動中提高盈利能力。 基恩士:機器視覺行業巨頭 基恩士由滝崎武光于1974年創立,前身是Lead電機(Lead Electric),1986年改名為基恩士。公司主要經營傳感器、測量儀器、視覺系統、
PLC、顯微鏡、激光打標機研究、發用分析儀器,即主要是To B端業務